三观不合,不必凑合
我曾经看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。
百万富翁来到海滩,躺在沙滩椅上休息。
他一转身,就看见一个渔夫躺在他旁边晒太阳,就问他:“你为什么不去抓鱼呢?”
渔民回答说:“我今天已经抓过鱼了。我可以休息一个下午!
富翁接着说:“现在还早,你可以抓更多的鱼,从而赚更多的钱。”
渔夫轻蔑地笑道:“要这么多钱干什么?”
“有了钱,你可以在这美丽的海滩上散步,像我一样晒太阳。”富翁说。
“可是我已经在晒太阳了!”渔夫回答。
他们一直争吵到晚上,不分胜负,最后不欢而散。
事实上,他们都是对的,只是观念不同。
富翁选择在沙滩上留下一步步脚印,亲身体验由物质带来的满足感。
渔民也可以在岛上抓鱼,晒太阳,享受自己的闲暇。
因为观念彼此不一致,彼此不理解,所以最好不要互相争执。
什么是三观不合呢?
你觉得年轻就该出来闯荡一下,他觉得就应该在一个小城镇稳定生活,所以他笑你不切实际;
你认为吃路边摊也是一种浪漫,但他认为高档西餐才能配得上他的身份;
你认为两个人应该一起分担家务,但他认为你应该打扫家庭,把你的工作当作理所当然;
你跟他分享快乐,他觉得你在炫耀,你伤心时向他倾诉,他觉得你做作。
三观不合的人,就像两条相交线,哪怕只是短暂的相遇,最后也会分道扬镳,渐行渐远。
相交易得,知音难寻,千金易得,知己难求。
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琴师,许多人称赞他技艺高超,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。
直到他遇到钟子期成就了“高山水流“的佳话。
这天,伯牙想象自己在登山,弹出来的琴声峨峨汤汤。
子期赞叹:“听到此曲,犹如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面前。”
伯牙想到流水,弹奏的琴声悠扬。
子期听到脱口而出:“听此琴声,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面前流过“。
伯牙终于遇到了解自己,可以交心的人,犹如相见恨晚。
后来,伯牙得知钟子期已经过世,摔琴绝弦,不复弹奏,只因世上再无真正懂得他内心的人。
《增广贤文》中说:酒逢知己饮,诗向会人吟,相识满天下,知心能几人。
茫茫人海中,在桌上称兄道弟的会有很多,愿意帮助你渡过难关,只有少数;酒杯能
喝出交情,但真正走进心里头的没几个。
以利相交,利尽则散;以势相交,势败则倾;以权相交,权失则弃;以情相交,情断则伤;唯以心相交,方能成其久远。
愿你能遇到聊得来的人,他能与你谈笑风生,挥斥方遒,也能看懂你的欲言又止,迟疑不决,无论悲欢与否,他都能共赴高山流水之约。
人生当中,遇到无数的波折,能遇到一位懂你的人,有君如此,夫复何求。
所以,杨绛和钱钟书的恋情,格外令人艳羡。
一个出生书香世家,满腹才华,一个出生教育世家。他们是文学才子佳人,也是喜欢偶尔拌嘴的夫妻。
有一次,杨绛给钱钟书写了一封信,只写了一个“怂”字。
钱钟书回信时,写了一个“您”字,杨绛心领神会。
杨绛写“怂”,是想问钱钟书心里有几人,钱钟书写“您”,意思是心中惟独有她。
这一生,遇到爱,遇到感动都不稀罕,稀罕的是遇到了解。
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短片。
一对老夫妇要去海边看日落,去庆祝他们63周年的结婚纪念日。奶奶走得很快,但是爷爷因为腿脚不便而走得慢。
一开始,爷爷抱怨奶奶走得太快,没有等他。奶奶讨厌爷爷像蜗牛一样。
于是爷爷加快脚步,想跟上妻子步伐;看到吃力到爷爷,奶奶转身等他,放慢步伐。
最后,他们互相搀扶,一起去海边,手拉手欣赏日落。
在爱情里,没有步调完全一致的两个人,但若能多一些爱与包容,便能配合着彼此的步伐,携手走到目的地。
同样地,婚姻里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伴侣,只有三观相合、相互理解的夫妻。
爱情最好的模样,无非是在漫长而又平凡的岁月里,磕磕绊绊,而又彼此懂得。
周国平曾说:
“人生有三次成长:
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,
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,
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。”
我们不是人民币,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,我们也不再是年少无知的孩子,终会明白
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。
所谓岁月静好,莫过于有人知你冷暖,懂你悲欢。
朋友三千,不如知己一人;万人同行,不如一人爱你。
三观不同,永远不会是一路人。
多几分冷淡,少几分热情,在三观相合的人群中漫步,不失为一种洒脱。
人生海海,愿你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,做一生一世的挚友,愿你寻一个久处不累的人,以深情共白头。